专注于蒸汽锅炉热风炉生物质锅炉设计制造厂家

守正创新铸魂育人----2025八省联考思想政治试题评析暨后期备考建议

发布时间:2025-04-04 来源:生物质锅炉系列

产品介绍

  为确保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省、自治区于2025年1月至4月组织并且开展新高考适应性演练工作。其中,新高考适应性演练测试(以下简称适应性测试)时间为2025年1月3日至5日,各省思想政治学科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随后各省教育考试院或省招考中心将联合有关高等学校组织阅卷,并于2025年3月左右公布考生适应性测试成绩。本文针对本次考试思想政治学科部分试卷做多元化的分析,并提出备考建议。

  1、结构一致。与各省官方文件相对照,本次适应性测试思想政治学科试卷结构与各省2024年11月发布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卷结构》文件精神一致。其中河南卷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3分,共45分,非选择题4题6小问,共55分;陕西卷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4题6小问,共52分;云南卷单项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5题6小问,共52分。

  2、题量增加。与新课标卷相比,在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所占分值基本相同的基础上,试题题量均有所增加。单项选择题由12个题增加至15-16题,分值由每题4分调整至每题3分,非选择题题量由原来的3个题4-5问增加为4-6题6个设问,这对考生的书写提出了新的挑战。

  3、学分主导。从各模块占比来看,河南卷、云南卷、陕西卷各模块分值略有不同,但总体与各模块学分占比保持高度一致,其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省均未出现非选择题。

  各省适应性测试均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适应性测试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结合重大时代主题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线题,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定“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一深化改革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云南卷第19题以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为人类进步不断担当为情境,引导学生热情参加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助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陕西卷第2题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讨改革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改革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云南卷第2题以习在纪念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告诉学生新时代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陕西卷第4题通过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云南卷第6题通过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立法计划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南卷第11题对《论语》的引用、第12题对“牛郎织女”传说的电影创作,云南卷第16题柬埔寨青年到中国参加非遗体验活动等题目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既深入考查了习文化思想,又坚定了文化自信。

  本次适应性测试结合高中教学实际,将对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学科内容考查要求有机融合,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试题注重挖掘体美劳素材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引导教学增强育人的综合性,拓展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河南卷第15题以劳动教育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体会“人世间的一切成就和幸福都源于劳动创造”。陕西卷第15题通过篮球比赛前教练组的观点考查判断和思维方法,深化体育的育人之美,第16题通过学校戏曲社团学生爱好情况,让学生感悟美育的魅力。云南卷第9题通过偏远地区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健全,体育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发扬体育精神,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人生价值。

  思想政治学科着力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考查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本次适应性测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尤其是《法律与生活》模块的考查更是将“贴近生活”彰显的淋漓尽致。河南卷第18题直播间购物、陕西卷第11题物业管理费、公共楼道为电动车充电、公安机关办理改名问题,云南卷14题入职通知、20题小区安全座椅致人受伤等,这些生活中司空常见的话题,让学生入手亲切,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自觉尊法、守法、用法、护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陕西卷第11题改名问题既是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还是新教材辅文部分的案例。

  各省自主命题有着非常丰富的创新元素和创意空间,可以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彰显地方特色。河南卷和陕西卷不约而同在非选择题中选用了黄河这一富有地域色彩的线题通过A市法治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考查学生对法治政府的掌握,陕西卷第20题则通过沿黄省区结合自己特点协力谱写新时代黄河文化建设新篇章为契机,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创新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深厚情感。河南、陕西、山西、宁夏、青海这些沿黄省区的爱黄河、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的家国情怀也在试题中得到彰显。云南卷第21题则通过磨憨口岸的发展,为家乡发展点赞助力,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突出思维品质与创新精神是本次适应性测试题较为明显的特征。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试题中深化对基础性内容的考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引导教学减少学生机械刷题,向“处理问题”和“做人做事”转变。河南卷第14题对预制菜定义和范围的界定判断极具创新精神,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16题通过某园区实现循环经济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过程分析,较好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绿色发展理念。陕西卷第20题针对黄河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景区建设同质化、过度开发导致文物受损问题,要求考生运用不同的创新思维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云南卷第21题围绕磨憨口岸的发展优势,让学生为其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更是广开言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足表现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培育学生“处理问题”、“做事”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适应性测试迎着热点上,各卷选用热点有交叉,均不回避热点,高考亦是如此。复习备考中要结合重大时代主题,将习经济思想、习法治思想、习文化思想、习生态文明思想、习外交思想等有机融入教学备考之中。

  无论是五育并举还是法治意识的提高,应用性的考查都越来越强。教学中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学生自己或他人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或者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的典型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另一方面复习备考中要回归教材,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础原理做到理解透彻、明理会用,还要关切教材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栏目,关注与主干知识紧密关联的旁系知识。

  教学中应多关注本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或典型事例,挖掘地方特色。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材料情境与本区域有直接的联系,但考查最终仍落脚到了国家这一宏大叙事之上,深入考查学生思想政治学科主干知识。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尝试寻找地方资源中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主干知识能够产生交叉联系的代表性资源,并创设情境、进行自主命题的探索。

  学而不思则惘,科学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基础。教学备考中要突出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科学思维的培养。一方面要胆大如斗,增强课堂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要心细如发,关注推理过程,培育学生对情境中多种逻辑关系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正确使用判断和有效进行演绎推理、辩证思维的能力。